南方網(wǎng)訊 據(jù)香港大公報報道,新黨的“民族之旅”正式啟動,廣東臺灣問題專家認為,這次新黨打著“民族之旅”旗幟前來,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但是“民族”這個口號,相對于“和平”、“雙贏”等,在目前狀況下,并不容易被臺灣民眾接受,以后的路仍很漫長。
中山大學孫中山研究所所長林家有認為,日后雙方需要通過多方面交流,才能逐漸消除因為政治上不同而產(chǎn)生的分歧。對于臺灣年輕一代,林家有認為應該利用假期多組織他們到大陸參加夏令營,看看祖先生活的地方,感受中華文化的傳承,才會增加他們的民族認同感,對兩岸未來很有幫助。
中山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邱捷則指出,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華民族一直為成為獨立、統(tǒng)一、富強的國家而奮斗,至今一百多年仍沒有完全實現(xiàn),連宋相繼登陸,統(tǒng)一雖已是大勢所趨,但道路還很曲折。
邱捷認為,民族就是認同一個中國,這在臺灣有多少民眾接受,暫時仍難估計。如今臺灣的政黨、民眾愿意為“民族”共同努力,大陸非常歡迎,這也是中華民族之福。
隨著雙方交流的不斷密切,臺灣民眾會越來越感覺到,置身于中華民族之外,臺灣將沒有出路。屆時,孫中山先生“振興中華”的遺愿,將成為兩岸人民共同的追求,“民族之旅”最終將得到臺灣人的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