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大陸創業十年:眼見為實,望更多年輕人登“陸”發展
中新網昆明9月5日電 題:臺青大陸創業十年:眼見為實,望更多年輕人登“陸”發展
作者 陳靜
“短短十年,云南高鐵已聯通麗江、香格里拉、保山多個城市,還可以從昆明直達老撾萬象……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希望更多臺青親自到大陸看看,這里的發展日新月異。”5日,“80后”臺灣青年蘇允愷接受中新網專訪時說。
蘇允愷來自臺灣臺北市,祖籍云南。“我外公是昭通人,外婆是通海人,小時候媽媽工作忙,有好幾年是跟外公外婆生活在花蓮,說的都是云南話,吃的都是云南菜。”蘇允愷說。
蘇允愷參加云南“云南創新創業之星”大賽。受訪者 供圖
因為母親和大舅長期從事兩岸交流工作,蘇允愷從小就對云南有深厚的家鄉情懷。耳濡目染下,2015年,他帶著“物理生物性快速發酵系統”技術來到云南,決定在大陸創業。
“初期不太懂做生意的方式,在市場推廣方面遇到很多問題,帶來的錢幾乎虧完了。”蘇允愷說,當時差點想放棄創業回臺灣,但很快迎來了轉機。
2017年,國家出臺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雙創”政策,蘇允愷和團隊攜農業項目參與創業大賽,取得第一名的成績,獲得政府獎勵及扶持。隨后,他落腳云南、常住昆明,開啟了自己的事業。
“沿海地區經濟發達,競爭激烈,反觀云南雖然地處西南,但自然環境優越、旅游資源豐富,不失為創業投資的熱土。”蘇允愷說,他把目光投向了咖啡產業。
云南咖啡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占全國的98%以上,隨著中國咖啡市場快速增長,云南咖啡產業得到全面發展。蘇允愷看準這一機遇,與伙伴在云南建立了涵蓋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的咖啡品牌,將其銷售到臺灣后受到市場歡迎。
“此外,促進兩岸青年交流也是我最重視的工作之一。”蘇允愷說。2017年,他加入云南海外聯誼會,與港澳及海外代表人士有更多接觸,打開了視野。更在交流互動中認識到:推動兩岸青年交流、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既是時代所需,更承載著深遠意義。
基于這一理念,蘇允愷積極投身兩岸交流互訪工作,參與推動科技考察、青年夏令營、自媒體行、藝術展等多元活動在兩岸落地,為增進兩岸同胞互動交流搭建豐富載體。
在此過程中,他發現越來越多臺青選擇留駐云南。蘇允愷說,“有的把臺灣技術引進嵩明、尋甸,開展草莓種植;有的旅居大理,開展心理咨詢業務。我還與在昆臺青組建了一支設計團隊,著手打造云南文旅IP。”
蘇允愷想借鑒沿海城市經驗,在云南建立臺青創業基地,積極爭取創業補助等優惠政策,提供最新就業資訊,發揮臺灣青年人才優勢。
“這里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遇,我愿做兩岸交流交往的擺渡人。”蘇允愷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