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氣、從容;信心、優勢!財政政策發力空間依然充足
央視網消息:9月12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財政部部長藍佛安介紹,財政政策作為宏觀調控主要手段,具有擴大總需求和定向調結構的雙重優勢。“十四五”時期,財政宏觀調控實現了很多新的突破。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介紹,“十四五”以來,財政政策始終保持積極取向,成為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力度上更加給力,“十四五”以來,赤字率從2.7%提高到3.8%,2025年進一步提高到4%。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19.4萬億元。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10萬億元,財政政策空間進一步打開。
“十四五”以來 財政政策工具更加豐富
藍佛安介紹,“十四五”以來,財政政策工具更加豐富。綜合運用政府債券、稅收、財政貼息、專項資金等工具,強化與其他宏觀政策協同,放大政策乘數效應。比如創造性發行使用超長期特別國債,用于“兩重”“兩新”,支持全方位擴大內需。
財政政策發力更加精準
不僅如此,財政政策聚焦暢通經濟循環,發力更加精準。比如一次性安排6萬億元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幫助地方極大減輕償債壓力,騰出財力用于保民生、促發展。
財政政策出臺時機更加靈活
此外,財政政策出臺時機更加靈活,抓住時間窗口,確保早落地、早見效。
藍佛安表示,我們對財政宏觀調控的規律性認識也在逐步深化。比如財政宏觀調控總體要穩,但在形勢變化較大時也要及時調整,增強針對性、靈活性。比如更加注重促進微觀經濟循環、支持地方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發行專項債券、支持土地儲備和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等,這些都是表現。暢通地方和企業資金鏈條,打通循環堵點。比如加強財政與貨幣政策協同,形成政策合力。2025年,專門發行5000億元特別國債,為大型商業銀行注入資本金,預計可撬動信貸投放約6萬億元。
財政部:未來財政政策發力空間依然充足
在9月12日下午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針對有媒體提出的“未來財政政策是否仍有空間”,財政部部長藍佛安給出了明確回答。
藍佛安表示,財政政策統籌考慮防風險和促發展,始終留有后手,未來財政政策發力空間依然充足。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變,這決定了財政運行的基本盤始終是堅實穩固的。這些年,我們積累了越來越多的宏觀調控經驗,政策工具不斷豐富,逆周期、跨周期調節能力大大增強。隨著重點領域風險防范制度機制進一步健全,以及存量風險逐步消化,財政應對未來挑戰更有底氣、更加從容。這些都是我們做好財政工作的信心所在、優勢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