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時空觀察丨目標超7萬億元 體育產業如何成為經濟發展新亮點?

2025-09-10 09:58: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9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意見》從6個方面提出20條具體舉措,這份文件不僅僅關乎體育產業,也更關乎我們每一個人的健康生活、消費選擇,甚至經濟新動能。《意見》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體育企業和體育賽事,體育產業發展水平大幅躍升,總規模超過7萬億元。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9日)下午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對該意見進行進一步解讀。

  2014年我國提出到今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今年提出到2030年實現7萬億元的目標,如何看待這一數字的變化?隨著群眾參與度越來越高,未來推動全民健身如何持續發力?體育運動又如何創造一種“新生活”?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今天的發布會有哪些內容↓

  國家發改委:繼續支持群眾身邊的運動場地設施建設

  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 李靜:據統計,今年體育總局系統計劃舉辦或支持舉辦600余起國際賽事,并預計舉辦190余項全國錦標賽、冠軍賽等高水平國內賽事,在數量和質量上予以保障。推動道路、水域等公共資源進一步向體育賽事活動開放,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推進實施體育賽事相關版權確權及交易服務,提高可售(發)票數量等。主動破解一批長期限制賽事經濟發展的難點、堵點問題,釋放發展潛力。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會同體育總局等部門統籌“硬投資”和“軟建設”,繼續支持群眾身邊的運動場地設施建設。同時在戶外產業方面,錨定“到2030年建設100個左右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的目標,通過中央資金、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體育彩票公益金等資金渠道,加大對符合條件的戶外運動場地設施、配套公共服務設施的支持力度,引導更多社會資本共同參與到戶外運動事業中來。

  商務部:加快體育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建設

  商務部負責人表示,體育消費是服務消費的重要領域,將搭建系列促消費平臺,加快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建設,創新多元化服務消費場景。促進商旅文體健多業態融合發展。

  工信部:體育器械產業產值較2015年增長34%

  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國體育器械生產企業超過6.3萬家,體育器械產業產值從2015年的1.12萬億元提升至1.5萬億元以上,增長34%,下一步,工信部將推動關鍵技術研發。推動體育器械與人工智能、物聯網、虛擬現實等新技術融合創新,不斷豐富拓展群眾體育運動場景。

  城市探索:體育賽事點燃激情 拉動消費

  今天的發布會上,體育總局工作人員表示競賽表演業是體育產業的重要內容,市場潛力大、發展前景廣。近年來,很多城市都在探索,讓一場場體育賽事,不僅點燃激情,也成為拉動消費、促進經濟的新引擎。

  湖南長沙:“湘超”火熱開賽 推動“體育+消費”深度融合

  2025湖南省足球聯賽在湖南長沙開賽,現場吸引了超過4萬名觀眾。為給觀眾提供沉浸式的觀賽體驗,主辦方將賽事門票升級為消費通行證,觀眾購票后可享受餐飲、酒店住宿等方面的折扣優惠。在“湘超”聯賽舉行期間,賽場周邊還將設立“湖南好物”消費專區,推動“體育+消費”深度融合。

  江蘇:各地推出“蘇超”消費讓利措施

  在江蘇,持續火爆的“蘇超”聯賽,讓比賽門票變得一票難求。

  “蘇超”的火爆也帶火了位于城市廣場和商場里的蘇超第二現場。大家在這里不但能看球,還能逛吃逛吃。

  今年8月16日,江蘇啟動了全省“蘇新消費·蘇超”嘉年華活動,各地推出鏈接運動賽事、文旅打卡的消費讓利措施。全省有50個夜間消費集聚商圈、步行街都深度嵌入蘇超消費場景和內容。

  浙江:“浙BA”帶動文商旅體消費超10億元

  在浙江,“浙BA”籃球聯賽持續火熱進行,目前已進入城市爭霸賽的第四輪比賽。截至9月2日,“浙BA”共舉辦賽事280場,累計觀賽人數達91.85萬人次,銷售門票45.89萬張,門票收入710.96萬元,帶動文商旅體消費超10億元。

  開發龍舟賽事消費場景 旅游訂單大幅增長

  今年端午假期,各地舉辦的龍舟賽事同樣熱鬧非凡。在不斷被開發的消費場景中,游客不僅能看龍舟比賽,還能體驗龍舟民俗。在廣東佛山,曾因為龍舟漂移賽而“火出圈”,今年端午節旅游訂單量同比增長167%,酒店和機票也預訂翻倍。

  上海:以F1為契機 通過賽事鏈接產業與生活

  今年3月22日,F1中國大獎賽在上海落幕,三天吸引了超過22萬人次到現場觀賽,其中20%為上海本地觀眾,70%來自全國各地,海外觀眾占比約10%,直接經濟拉動超過14億元。

  俄羅斯車迷:我是車手劉易斯 漢密爾頓的粉絲,我來中國2個月了,在中國到處旅游。

  意大利車迷:我周五到的,順便去城市的一些地方逛了逛,比如朱家角、蘇州,還有上海市中心。

  上海則以F1為契機,通過賽事連接產業與生活,不斷放大城市影響力,撬動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上海市嘉定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 金芬:F1中國大獎賽期間,吃住行游購娛的各項消費都達到了一個新高。我們嘉定區的規模以上的中高端酒店的入住率也都平均達到了95%以上。

  總規模超5萬億元到超7萬億元 如何看待?

  體育賽事活動掀起消費熱潮,拿“蘇超”來說,前十輪60場比賽,場均觀賽人數達2.5萬,線上直播觀看人次數超過13億。參與體育運動、體育消費逐漸成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內容。2014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5年也就是今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今年提出到2030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7萬億元。如何看待這一數字的變化?來看總臺央廣記者張聞帶來的觀察。

  政策為體育產業發展松綁提供助力

  總臺央廣記者 張聞:從5萬億元到7萬億元,這不僅僅是數字的提升,更是體育走進老百姓生活,我們自己身體力行地去運動,真金白銀地去消費,是生活方式的變遷。舉個例子,在2014年,誰能想到2025年的中國,一年有上千場馬拉松舉辦。即便如此,想要跑馬拉松還得抽號拼運氣。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這背后是當時《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了取消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審批。一下子,馬拉松賽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再舉個例子,在2019年,誰能想到一場業余足球賽事,比如蘇超,能吸引到6萬人到場觀賽,票還搶不到嗎?這背后也有2019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 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的深化體育賽事承辦放管服政策的推動。

  簡單地說,我們每個人對于健康多彩生活的向往是需求,體育產業內的企業為創造更好的效益而努力提供供給,政策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松綁提供助力。這才是從5萬億到7萬億背后的發展邏輯。

  從《關于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31號文”)當中,我們可以暢想出更多類似于馬拉松遍地開花、蘇超一票難求的現象。比如,文件當中提出,支持在體育公園、運動營地等打造一批沉浸式體育消費場景。這就意味著,我們可以跳出去看比賽必須去體育場的傳統觀念。你可以去商場里看撐竿跳比賽,可以在景區里看攀巖。

  “31號文”專門提出“推動體育數字化發展”。再過幾年,你可以做真實的鍛煉,但在虛擬場景下進行。

  總臺央廣記者 張聞:我有一個感受就是中國體育產業的“未來已來”,我們每個人,既是這場變革的見證者,更是親歷者——運動手表上記錄的步數,都是咱們自己走出來的,賽事門票消費帶來的快樂,也都實打實成為了您的回憶。而這些都在創造著中國體育產業的未來。

  國家發改委:全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較2020年增加36%

  在今天的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副司長陳俊介紹,據統計,目前全國共有體育場地484.17萬個,全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3.0平方米,較2020年增加36%,全國足球場地超過16萬塊,新建成投入使用的體育公園達1547個,提前完成“十四五”時期任務目標。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群眾身邊的運動場地設施建設”。各地是如何通過打造嵌入式體育設施、建設全民健身路徑、開放學校體育場館等多種方法,全面落實“十五分鐘健身圈”的?

  浙江杭州:“十五分鐘健身圈”托起全民運動熱潮

  上午九點,位于杭州市臨平區望梅立交橋下的體育運動場地逐漸開始熱鬧起來。乒乓球臺處,拍子擊球的聲音此起彼伏。天氣晴好,不少居民還會帶娃來橋下的大草坪上玩耍。望梅立交橋下原為綠化帶,經提升改造,建設成為集籃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門球、健身點、步道為一體的多功能運動場,輻射了周邊多個大型住宅小區,4萬多居民因此受益,成為“全齡友好、全民共享”的體育場地新空間。

  市民 昝先生:這里設施很滿意,范圍也很大,我們早飯吃了來玩一個小時,下午還要來玩。對身體很好的,精神也好,感冒都很少。

  傍晚時分,不少市民陸陸續續來到位于杭州市臨安區的石鏡小學,大家有秩序地拿出手機登記信息、掃碼入園,隨后徑直走向學校的操場。夜色漸濃,操場上的人也多了起來,跑步散步、踢足球打籃球、單杠雙杠,每個區域都有市民們運動的身影。

  學生 雷茗皓:我覺得這個場地很寬闊、很大的,只要是放學了我們就可以做很多活動,比如說足球、籃球、跑步比賽。可以在這適當娛樂,結交更多的好朋友。

  為了滿足廣大市民的健身需求,石鏡小學制定了詳細的開放時間表。其中,工作日每天開放4小時,在不打擾學生正常上下課的前提下,設置早晚兩個時段。周末則將開放時間延長1倍,從上午7點半到11點半以及下午1點到5點,市民們都可以自由出入校園進行各種體育活動。

  上海:家門口“智慧體育場”科技賦能全民健身

  上海徐匯區康健體育公園里,安裝著不同種類的智慧健身器械,居民用手機掃描器材上的二維碼,打開小程序,不僅能看到每個設備的運動教程,還能將運動數據實時上傳到手機軟件,獲得相應的運動指導。

  75歲的張寶華老人每天都要來這里鍛煉,對于每一類器械的用法和效果都“如數家珍”,他表示,智能技術帶來的最大好處是鍛煉時能通過器材上的面板調節速度、阻力、強度,可以做到適度運動。

  在上海市長寧區的一個小區內,面積超200平方米的智慧健身體育場寬敞又整潔,這里不僅有智能競賽車、腿部屈伸、推胸劃船等抗阻訓練器材,還有跳格子、標志尺、短跑道等適合兒童運動的親子趣味區,吸引不少附近居民前來鍛煉。

  推動全民健身如何持續發力?

  隨著群眾體育運動的參與方式越來越便捷,參與度越來越高,未來推動全民健身如何持續發力?體育運動如何創造一種“新生活”?

  總臺央廣記者 張聞:截至2023年,全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已從2014年的3.6億增加到5.5億,占總人口比例從26%提高到39%。《關于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是為下一步推動全民健身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支持。

  比如意見提出,鼓勵利用工業廠房、商業用房等打造體育運動空間;挖掘城市“金角銀邊”配建“小而美”的健身設施。這讓居民就近鍛煉提供了便利。

  再比如,推動體育消費場景與數字技術融合;這就可以更好地滿足大家個性化的健身需求,為您量身定制合適自己的鍛煉方案。

  再來,《意見》還提出,搭建適老體育活動平臺,打造老年體育賽事消費場景;加強學校體育教練員隊伍建設,推動青少年掌握體育技能。這實際上是細化了“一老一小”的健身需求,為老年人提供的是適老化和社交化的健身選擇,對青少年培養運動技能和興趣,奠定終身鍛煉基礎。

  包括簡化健身設施建設審批程序,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優化營商環境,同時也是為了降低運動消費的成本,讓大家能夠以更實惠的價格消費體育產品,參與體育運動。簡單地說,過去咱們提全民健身,更多的是說:場地有沒有?教練有沒有?未來,我們要回應的是:場地好不好?是否智能?教練好不好?是否專業?這就是全民健身從追求數量供給到追求質量提升的轉變。

 
[責任編輯:滕丹丹]

相關新聞

精品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日韩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视频国产|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东京热人妻无码一区二区av|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百度影院| av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3D | 影音先锋中文无码一区|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麻豆 | 中文字幕亚洲图片|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8|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 无码国产色欲XXXX视频| 亚洲VA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内射人妻少妇无码一本一道| 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8|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 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码| 亚洲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亚洲国产精品狼友中文久久久| 免费在线中文日本| 最近完整中文字幕2019电影| 久久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 99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中文字幕| 超清无码无卡中文字幕| 在线中文字幕视频| 在线亚洲欧美中文精品| 久久无码国产专区精品| 无码AV岛国片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多人p群无码|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 日韩亚洲变态另类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