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館|2025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有哪些前沿成果值得關注?
央視網消息:為期四天的2025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9月5日在重慶開幕,本屆博覽會聚焦“人工智能+”和“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主題,集中發布涵蓋低空經濟、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100余項行業新標準、新產品、新技術。展會上有哪些前沿成果值得關注?來看記者博覽會探館的發現。
總臺央視記者 張叢婧:我現在就在2025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的現場,在這兒我發現各種智能產品已經深入到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像這些陪伴機器人就可以進入到家庭場景中提供陪伴和服務。不僅是國內的企業,很多海外企業也帶來最新的技術,像是新加坡作為主賓國,就組團過來展示自己的最新產品。除此之外,在展館里我還發現今年首次設置了低空經濟專業展區,集中展示低空飛行器裝備以及低空服務在交通領域、農業領域等實際場景中的應用。
大會設置了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數字城市、智能機器人、低空經濟、智能居家5大專業板塊。吸引了600余家國內外行業龍頭企業參會參展,集中呈現3000余項智能產業領域的新產品、新科技與新成果。據了解,大會同期還將舉辦2025亞太機器人世界杯重慶國際邀請賽等6場高水平專業賽事,為全球智能產業從業者搭建競技交流平臺。
重慶市經濟信息委主任 王志杰:本屆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首次融入生態協同賦能的理念,通過舉辦2025數字產業生態大會、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生態大會等12場生態大會,1000余名國內外業界翹楚通過主題分享傳遞產業發展方向、圓桌對話匯聚跨界智慧、專題研討破解行業堵點。
國務院日前發布《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 +”行動的意見》,明確到2027年智能終端普及率超70%,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社會。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專利最大擁有國,企業數量超5000家,2025年人工智能市場規模有望超7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