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秦音起山河

2025-09-01 19:28: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一元看戲,在渭南,是初心如一的惠民承諾。18年,千余場演出,滋養了千萬群眾的文化生活。

  一曲民歌,在陜北,是從黃土高坡出發的文化之旅。民歌進書本,建起博物館,站上世界舞臺,形成文化品牌。

  一段歷史,在西安,是穿越千年的“常講常新”。去年,21部大型駐場演藝共演出近3.6萬場,營收14.9億元,實現了口碑與市場的雙贏。

  …………

  從“送文化下鄉”到“種文化生根”,再到“促文化出圈”,陜西持續創新文化供給模式,“文化+”新業態、新場景、新模式競相涌現,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文化動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一元好戲進鄉村,文化沁萬家

  “一元劇場”下鄉演出現場(資料圖)。代九奎攝

  渭水之濱,渭南市兒童影劇院內,張大爺捏著戲票笑容滿面:“一塊錢就能看場戲,多好的事!”

  張大爺津津樂道的“一元看戲”,正是“一元劇場”文化惠民項目,該項目由渭南市秦腔劇團組織實施,每周末舉辦傳統劇目、小戲小品、折子戲等演出,以極低的票價將高品質戲曲表演送到百姓身邊。

  “一元劇場”賣的是戲票,通的是民心。渭南秦腔劇團團長代九奎介紹,該項目已形成“政府補貼+企業贊助+院團服務+百姓受惠”的運作模式,并與“戲曲進鄉村”“送電影下鄉”等文化活動協同推進,深入鄉村、社區、工廠車間開展演出。

  “戲曲進鄉村”在吉安城村演出。姚二曼攝

  如今,家門口看演出、“零距離”感受非遺魅力、參與多彩文化活動,對三秦百姓來說已成常態。

  渭南“一元劇場”將好戲送到家門口;“銅川有戲”新編劇目接連登臺引關注;安康變戲臺為“理論+曲藝”舞臺,用唱詞和道白將政策唱進群眾心坎……“戲曲進鄉村”惠民演出不僅讓鄉親們大飽眼福耳福,更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深沉的文化動能。

  “截至2024年,全省已演出52250余場,每年為每個鄉鎮(街道)演出不少于8場,線上觀眾達2576萬余人次。”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共服務處相關負責人說。

  一曲民歌傳千里,鄉音牽人心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在陜北民歌博物館內,民歌藝人王志行一曲《黃河船夫曲》吸引眾多游客駐足。

  “陜北說書‘火’了后,信天游、榆林小曲也越來越被人喜歡。”王志行欣喜地說,“現在年輕人成了學唱的主力軍,這場景以前可不敢想。”

  “寶塔山下唱民歌”活動現場盛況。加向前攝

  “民間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寶貝,對延續歷史文脈、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綏德縣考察時指出。

  曾經,民歌一度面臨“人走歌歇”的傳承困境。如今,陜西以制度創新破局,構建起全方位的保護體系。

  在榆林,每年市級財政預算非遺保護專項經費3000萬元,其中15%以上用于陜北民歌傳承發展;陜北民歌博物館累計接待游客20多萬人次。

  在延安,舉辦陜北民歌大講堂專題講座,建立陜北民歌傳承保護基地、傳習所。

  在陜南,安康、漢中、商洛三市民歌保護傳承發展條例施行,這是陜西省首次進行文化領域協同立法的實踐探索。

  …………

  民歌傳千里,文脈種心田。民歌博物館,沉浸式展演余音繞梁;校園課堂,非遺技藝落地生根;城鄉廣場,秧歌與信天游共舞;專業舞臺,民歌巡演開啟產業化新篇;創作領域,說書遇見電游,跨界融合正當時。

  91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766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78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681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這些數字,是三秦沃土上,文明薪火相傳的鮮活注腳。

  老故事新表達,“文化+”做出大文章

  夜幕降臨,第6500場《長恨歌》開演:云端,“楊玉環”身披霓裳飄然而至;湖中,機械舞臺托出宮殿飛檐;山上,璀璨燈光仿若漫天繁星。“觀眾太熱情了,幾乎場場爆滿!”

  《長恨歌》演出現場。人民網記者 李志強攝

  《長恨歌》《赳赳大秦》《延安保育院》……如今,看一場高水準演出,已成為游客奔赴陜西的“必打卡”項目。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陜西文藝演出共吸引觀眾920萬人次,旅游演藝活躍度居全國第一。

  “文化IP與消費場景的深度融合,不僅拓展了商業傳播的多元化渠道,更為演藝品牌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內涵。”陜西省社科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張燕說。

  文旅跨界,根植于文化深挖,綻放于形式創新。看劇、購物、用餐,休閑娛樂一站盡享,陜西將沉浸體驗與“情緒價值”注入細節——

  大雁塔下,“李白”與“杜甫”對酒當歌,盡顯詩人豪邁浪漫;永寧門外,“大唐鴻臚寺卿”款款走來,光影交織中,“文武百官”出城迎接八方游客。“仿佛一秒夢回大唐,感覺太棒了。”

  游客在文創店挑選商品。人民網記者 鄒星攝

  文創店里,兵馬俑、唐代仕女等文化符號被巧妙轉化為游客“可攜帶、樂分享”的文創產品。“媽媽快看,這個‘肉夾饃’太可愛啦!”9歲的秧秧舉起手中的“絨饃饃”,笑得格外開心。

  “肉夾饃是西安的標志,將其與毛絨玩具相結合,正是城市文化的創意表達。”大相文博聯合創始人張博說。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始終堅持文化建設著眼于人、落腳于人。著眼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能力,增強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十四五”以來,陜西推動特色文化與演藝、科技、文創等多業態融合,重點打造旅游景區及線路、文化創意、商旅名街、會展經濟、出版發行、文娛演藝、鄉村旅游、體育賽事8條產業鏈群;新增文化及相關產業經營主體1674家。陜西全省文旅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21年的6.11%增長至2024年的6.57%。

  2025年8月11日,中共陜西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舉行,審議通過《中共陜西省委關于加快建設文化強省的意見》,對加快文化強省建設進行專題部署。會議強調要堅持以文鑄魂、傳脈、育人、潤心、興業、傳聲,不斷開創文化強省建設新局面。

  以文化為墨,蘸創新之水,陜西在高質量發展的畫卷上揮毫落紙,從優質文化向下扎根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從厚重歷史創新表達到公共服務注入人文情懷,一筆筆寫出三秦新生活。

  (馬盛楠、鄧楠、李志強、鄒星、白鴿)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免费a级毛片无码| 伊人热人久久中文字幕| 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 无码无套少妇毛多18p| 免费在线中文日本|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乱人伦Av在线无码|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 国产V片在线播放免费无码| 国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а天堂中文在线官网| 亚洲精品无码av天堂|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拍拍拍色欲|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无码福利写真片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日本| 亚洲自偷自偷偷色无码中文|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野外|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视频|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永久|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mv电影| 欧美日韩国产中文字幕| 爆操夜夜操天天操狠操中文| 亚洲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欧美 亚洲 日韩 中文2019|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久久伊人亚洲AV无码网站|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国产成人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无码毛片免费看| 久久中文字幕精品| www.中文字幕| 日韩av无码免费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 88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