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推動醫養結合高質量發展(政策解讀)

2022-08-07 09:2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近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推動醫養結合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十四五”時期,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截至2021年底,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4.2%。據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預測,到2025年,65歲及以上的人口將達到2.21億。推進醫養結合是優化老年健康和養老服務供給的重要舉措,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增強老年人獲得感和滿意度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我國醫養結合政策不斷完善,取得積極進展,但在政策支持、服務能力、人才建設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如何破解醫養結合中的難點堵點?記者采訪了部分專家學者。

  發展居家社區醫養結合服務

  《意見》要求,發展居家社區醫養結合服務。一是積極提供居家醫療服務。例如,支持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為居家失能(失智)、慢性病、高齡、殘疾等行動不便或確有困難的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上門巡診等居家醫療服務;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互聯網+護理服務”,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便利的居家醫療服務。二是增強社區醫養結合服務能力。例如,實施社區醫養結合能力提升行動,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等機構利用現有資源,內部改擴建一批社區(鄉鎮)醫養結合服務設施。

  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常務副院長梁萬年認為,伴隨人口老齡化而來的是老年人健康和照護需求的增多。醫養結合跨越了傳統養老觀念中只強調單一“養”的服務內涵,更加注重養老服務和醫療服務的融合。《意見》是對我國醫養結合政策體系、服務體系、標準體系、人才體系、信息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更加明確了發展方向、定位及具體的實施路徑,為我國醫養結合穩步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制度環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馮文猛認為,《意見》是在總結近些年我國快速推進的醫養結合試點經驗基礎上,針對凸顯的矛盾和未來發展趨勢,以問題為導向作出的系統解答,為推動醫養結合邁向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丁元竹認為,《意見》立足于我國實際,將居家社區醫養結合工作放到了重要位置,符合我國老年人健康養老服務需求。居家養老與社區養老有機結合,養老服務與醫療服務有機結合,以及在此基礎上開展家庭社區醫養整體性服務建設,一方面,能夠使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家庭和社區環境中與家人、鄰里交往交流交融;另一方面,把醫療保障納入家庭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可以使老年人得到及時有效的醫療服務。

  推動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

  《意見》指出,推動機構深入開展醫養結合服務。一是支持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例如,推動醫療衛生機構將上門醫療服務向養老機構拓展,為符合條件的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上門巡診等服務。二是提升養老機構醫養結合服務能力。例如,支持養老機構、醫療衛生機構開展簽約合作,為養老機構提供預約就診綠色通道、上門巡診等服務。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老年學研究所教授黃石松認為,實現醫養結合高質量發展需要多方面努力,既要擴大社會力量辦醫,充分調動民營醫療衛生機構的積極性,發揮其機制靈活的優勢,擴大醫養結合服務的增量資源供給;也要給公立醫療衛生機構松綁,充分調動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盤活醫養結合存量資源。

  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健康保障研究部研究員郝曉寧提出,家庭醫生是醫療衛生機構設置家庭病床、開展居家醫療服務等各項工作的重要基礎。《意見》提出,在做實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基礎上,穩步提高失能(失智)、慢性病、高齡、殘疾等行動不便或確有困難的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各地可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基礎上,基于老年人差異化健康需求,設計個性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包,進一步做實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提升老年人居家醫療服務可及性和獲得感。鼓勵醫療衛生機構為養老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提供醫療支持,滿足入住機構老年人的醫養結合需求,根據入住老年人總體情況及健康狀況,可提供家庭病床、上門巡診、預約就診綠色通道等服務。

  完善支持政策,加強引才育才

  《意見》指出,完善價格政策,加大保險支持,盤活土地資源,落實財稅優惠。例如,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為老年人等人群提供上門醫療服務,采取“醫藥服務價格+上門服務費”的方式收費;及時將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衛生機構納入醫保定點管理;醫療衛生用地、社會福利用地可用于建設醫養結合項目;落實有關稅收優惠政策,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養結合服務。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陳功認為,《意見》突出了系統性、連續性和可持續性3個亮點,完善醫養結合多維度支持體系,加強醫養結合服務連續性,確保醫養結合服務可持續性。《意見》進一步擴大了醫養結合體系所包含的服務對象、服務供應主體與供應場域,為我國構建連續性“醫—養—護”服務框架奠定了基礎,以滿足老年群體不斷變化的醫療與長期照護需求。從本質上講,老年群體的健康狀況在照護缺口期內較為脆弱,“醫—養—護”連續性服務體系填補了老年群體醫療與長期照護之間的缺口。

  《意見》提出,多渠道引才育才,加強人才培養培訓,引導醫務人員從事醫養結合服務。例如,加快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緊缺人才培養,將老年醫學、護理、康復、全科等醫學人才以及養老護理員、養老院院長、老年社會工作者等養老服務與管理人才納入相關培訓項目;根據公立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情況,合理核定績效工資總量。

  郝曉寧認為,《意見》在強化家庭醫生等醫養結合人才隊伍方面提出了一攬子措施,以創造更好的支持醫養結合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如明確提出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在內部績效分配時,對完成居家醫療服務、醫養結合簽約等服務較好的醫務人員給予傾斜。各地應結合工作實際,鼓勵積極挖掘退休醫務人員、二級三級醫院醫師等各類醫務人員,充實家庭醫生隊伍,并通過對家庭醫生進行老年醫學科專業醫師規范化培訓等方式,加強家庭醫生能力建設。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日韩精品无码人成视频手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 2022中文字幕在线|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 日韩少妇无码喷潮系列一二三| 久久精品天天中文字幕人妻 |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免费| 暖暖免费中文在线日本|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网站|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H肉动漫在线观看| 最好看的电影2019中文字幕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午夜| 无码爆乳护士让我爽|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国产在线观国内自拍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丰满伦子无码|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综合中文综合网| 日韩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永久在线| 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高清在线| 伊人蕉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99国产精品无码| 水蜜桃av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久久99| 国产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无码| 成人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中字| 国产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青娱乐在线国产中文字幕免費資訊 | 中国少妇无码专区|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 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友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