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數字手段助力非遺教育進校園

2019-02-09 14:46: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原標題:數字手段助力非遺教育進校園

  【一家之言】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現代化發展以及數字化變革的背景下,傳統非遺原有生存環境逐漸消失,急需借助現代科技、傳媒、創意等手段,為其注入新的養分。在數字時代背景下,讓非遺插上信息化翅膀進入學校,再次煥發青春活力,使承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非遺實現代際傳承成為可能。在全國眾多非遺進校園開展得較好的學校里,已經嘗試采用信息化手段來提高非遺傳播傳承的效率,但在推進過程中,仍面臨諸多問題,需要全社會關注和支持。

  借助數字手段接觸非遺成潮流

  上海師范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研究中心曾采用訪談、問卷和現場考察等方法,對上海10個區的15所學校1500余名中小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在回答“你以哪種方式參加非遺活動?”這一問題時,選擇“參觀場館或者展覽”的占59.22%,選擇“參加體驗活動”的占53.42%,選擇“看電影或者電視”的占47.42%,而選擇“閱讀書報”和“邊學邊玩”的分別占38.13%、33.17%。這說明學生更多的是喜歡以互動體驗式的方式參與非遺活動,這與中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十分吻合。而互動體驗是數字技術的長項,且能打破空間、時間的限制,讓更多人參與其中。00后學生是互聯網原住民,數字化對他們而言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他們對網絡、數字技術有天然的親切感。

  上海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學專業2014級學生田芳洲曾做過《剪紙在當代大學生中普及度調查分析》,其中有一個數據很能說明當代大學生是如何獲取非遺信息的。該問卷通過網絡發布,對全國范圍內部分大學生進行線上調查,數據顯示,選擇“網絡媒體”的占51.89%。可見,超過一半的大學生通過網絡獲取非遺信息。網絡媒體是大學生獲取非遺信息的重要渠道,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手機客戶端的黏性加大,這種獲取信息的習慣比例,或者說學生借助手機了解非遺的比例越來越高。

  “非遺進校園”效果提升的數字化路徑

  資料累積數字化。非遺是“活”的文化載體,由于原本非遺產生延續的環境消失,一些缺乏生存環境、傳承人“手”“腦”“口”中的非遺正悄然消失。同時,非遺傳承是一種“活”態的文化傳承,講究的是師徒間的口傳、手授、意會,甚至是一種親情關系的延伸;還崇尚小集體作坊制,注重相聚一堂共同參與的氛圍。因而非遺傳承是有溫度的,有情感交流的。隨著環境的巨變,社會的發展,很多非遺傳承的原有環境都在逐漸消失。因此,將非遺資料數字化,由此形成數據庫,是搶救、保護非遺并最終實現傳承的一種重要方式。

  在上海師范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研究中心有一份《上海非遺傳習地圖》,該地圖較全面地展示了上海在非遺進校園方面所取得的成績。通過地圖,使用者可以了解到某一非遺項目在上海的傳承情況、受歡迎程度及普及度,進而為非遺學習、傳承和研究提供重要參考,在全社會營造非遺傳承的良好氛圍,積極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高非遺生命力指數。這都是非遺資料累積數字化的一種方式。

  傳播手段數字化。非遺的傳承講究言傳身教,實行師徒制和作坊制,限制了非遺傳承的受眾面,不利于非遺的推普和傳承。為非遺制作微課,將非遺的口傳身授以微課的形式通過網絡展示給受眾,大大解決了以往非遺傳承中的場地和傳承人問題。這種數字化傳播手段讓青少年接觸非遺有了更便捷的方式。但也有專家指出,并非所有非遺都適用于數字化手段傳播,以微課的形式網絡傳播只適合簡單的、流程明確的、可目視的非遺傳承。

  呈現形式數字化。由于學生的認識習慣,數字化手段所呈現的非遺文化正在現代化校園中不斷豐富、有效拓展。上海市嘉定封浜高級中學作為上海市非遺進校園優秀傳習基地之一,校內有一個非遺博物館,館內不乏以數字化形式呈現的范例。學校將館內設計成一個個微型空間,以嘉定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從“衣、食、住、行、樂”等多維度、多視角了解了嘉定的非遺,也感受古代嘉定人民的勞動智慧。學生們都很喜歡學校的非遺博物館,通過參觀和體驗,這是一般的課堂教學無法比擬的。

  非遺的數字化傳播和傳承也需改進

  借助數字手段傳播傳承非遺已成非遺教育的一種趨勢,也是“非遺進校園”工作的推進方向,但仍有幾個方面的問題需要引起重視:第一,還需提高整個社會對非遺的認知度,非遺不僅要走進校園,更要以一種民眾樂于接受、易于研習的方式走進社區,對相應成果須加大投入,不斷升級換代。唯此,社會認同度會大幅提升。第二,信息化手段能擴大非遺傳播的廣度和速度,但要真正實現非遺傳承的深度和效度,尤其是面對那些精細化、復雜化程度較高的非遺,信息化手段尚顯乏力。第三,非遺的傳播和傳承要符合當代學生學習規律和心智成長規律,使之成為伴隨學生一生的愛好和興趣。要對非遺項目進行有計劃的、持之以恒的品牌建設,對接文創項目,拓展傳播渠道,倡導實用,影響生活。

  數字化讓非遺進入校園,但仍然面臨許多挑戰,時而也會陷入困境,非遺保護國際公約以及我國非遺立法中所倡導的非遺教育任重道遠。信息化只是手段,它更多的作用只是體現在非遺的本真展示,光靠信息化手段還不能完全達到非遺傳承的目的。更何況,“匠心精神”的傳遞也不能完全數字化。因此,傳承民族之“根”、鑄造國家之“魂”,還有待于教育工作者擔當起非遺教育這一偉大而緊迫的使命。

  (作者:陸建非,系上海師范大學非遺研究中心主任;劉蕾,系該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賈若瀾]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中文字幕无|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 |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亚洲日韩欧洲无码av夜夜摸| 中文字幕乱码人在线视频1区 | 久久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最近2019中文字幕大全第二页| 伊人久久无码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爆| 国产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东京热| 亚洲乱亚洲乱少妇无码| 国产久热精品无码激情|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中文字幕你懂的| 人妻无码中文久久久久专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中文| www无码乱伦| 成年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五十路百度|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线人|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久不卡| 日本三级在线中文字幕在线|中文| 亚洲成a人无码av波多野按摩| 无码激情做a爰片毛片AV片| AA区一区二区三无码精片| 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久久99|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 日本无码色情三级播放| 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 国产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无码人妻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精品无码视频无删节|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JULIA|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久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