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2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發表重要講話。胡錦濤強調,中國高等學校要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
胡錦濤指出,不斷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必須始終貫穿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各項工作之中。我們必須適應、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動社會和諧進步的要求,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借鑒國際先進理念和經驗,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不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胡錦濤指出如下四個“必須”: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必須大力提升人才培養水平。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人才培養。要堅持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貫徹黨的工作方針,堅持育人為本、教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著力增強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努力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注重更新教育觀念,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適應社會需要作為人才培養水平的根本標準,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和人人成才觀念,樹立終身學習和系統培養觀念,造就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人才。要注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積極營造鼓勵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良好環境,使學生創新智慧競相迸發,努力為培養造就更多新知識的創造者、新技術的發明者、新學科的創建者作出積極貢獻。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必須大力增強科學研究能力。高等學校,特別是研究型大學,既是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礎研究和高技術領域創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積極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開展國家急需的戰略性研究,探索科學技術尖端領域的前瞻性研究,設計國計民生重大問題的公益性研究,要積極提升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瞄準國際前沿,加強基礎研究,推動學科融合,培育新興學科,建設重大創新平臺和創新團隊,以高水平科學研究支撐高質量高等教育,要積極推動系統創新,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項目引導,鼓勵高校同科研機構、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建立系統創新的戰略聯盟,促進資源共享,聯合開展重大科研項目攻關,在關鍵領域取得實質性成果,努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積極貢獻。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必須大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要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不斷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要自覺參與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促進產學研緊密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步伐,著力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要自覺參與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進程,以服務和貢獻開辟自身發展新空間。要自覺參與推動學習型社會建設,適應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時代需要,加快發展繼續教育,廣泛開展科學普及,為社會提供形式多樣的教育服務。要深入開展政策研究,積極發揮思想庫和智能團作用,努力為黨和國家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做出積極貢獻。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必須大力推進文化傳承創新。高等教育是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思想文化創新的重要源泉,要積極發揮文化育人作用,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掌握前人積累的文化成果,揚棄舊義,創立新知,并傳播到社會,延續至后代,不斷培育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思想觀念,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要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增進對國外文化科技發展趨勢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展示當代中國高等教育風采,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努力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作出積極貢獻。
胡錦濤表示,中國高等學校要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強化實踐教育環節,形成人才培養新優勢,努力促名師、育英才、創一流。
胡錦濤要求,各級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引導更多社會資源支持教育,形成優先發展教育的良好社會環境,讓所有受教育者學有所教、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胡錦濤指出,建設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批高水平大學,是我們建設人才強國和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舉措。要以重點學科建設為基礎,以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以創新能力提高為突破,加大支持力度,健全長效機制,鼓勵重點建設高校成為知識創新的策源地、深化教育改革的試驗田、擴大開放的“橋頭堡”。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