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9月17日訊 綜合臺媒報道,由臺船承造的臺灣自造潛艦“海鯤號”原定于今年11月交艦,目前已完成測試階段的3次浮航項目,但尚未進入到潛航階段,多位臺軍方人士被問到是否真能如期交艦時,態度是欲言又止,加上此案還涉及到臺當局今年度后續造艦預算能否及時解凍,備受外界關注。對此,新上任的臺船董事長陳政宏今日(17日)終于承認,目前不可能在9月完成測試。
據了解,臺灣潛艦自造項目是臺灣地區前領導人蔡英文2017年時提出的,當時負責建造的臺船公司董事長為鄭文隆,然而自開工至今,臺船公司已更換三位董事長。2024年8月,臺船董事長由黃正弘接任,但黃上任才滿一年就請辭,改由陳政宏接任。島內有輿論擔心,臺船頻繁換將,是否是“海鯤號”有外界不知道或難以解決的問題?
另據臺媒報道,“海鯤號”的建造進度在這期間也是問題多多,先是因為韓國籍顧問、技師團隊在臺的消息被外泄,導致“海鯤號”的不利傳聞陸續浮現,外有已簽約的裝備供應廠商被外力介入干擾交貨,內有消息人士不斷放出“海鯤號”測試不如預期等消息。
近期,長期觀察美臺軍事的臺灣專家梅復興更爆料指出,“海鯤號”上的光電潛望鏡,竟然是承包廠商先借給臺船,以滿足測試需求。梅復興質疑,即使這套光電潛望鏡通過了所有的測試,那正式的光電潛望鏡交付后,是否要拆換再重新測試一遍呢?
由于臺海軍與臺船簽訂的合約中,若“海鯤號”未能于今年11月交艦,可能將使臺船面臨罰款。對此,陳政宏表示,“我們盡量趕”。
針對有關臺“潛艇自造”議題,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曾明確指出,民進黨當局“以武謀獨”完全是自尋絕路。造再多的武器,買再多的裝備,都是勞民傷財、裝點門面。“海鯤”如果用于“以武謀獨”,則早晚都是解放軍的網中之魚。(編輯/張玲)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