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怎么才能讓特朗普有感?
8月30日,美國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美國前副國安顧問的葉望輝(Stephen Yates),在一場研討會中給賴當局支招。會中有人問他,中美貿易談判,臺灣似乎被美打入冷宮,怎么辦?
葉望輝回答說,如果臺灣要避免被邊緣化,最大保險就是讓臺商去美國大量投資,并且要高調,讓美國政府和民眾都知道。
葉望輝的投資美國這招,確實是美國、特別是特朗普所歡迎的。你看,日本、韓國、歐洲都是這么干的,這些國家的“對等關稅”,特朗普也開了個“友情價”:15%。
但是,臺灣也是這么干的呀。特朗普剛進白宮,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就趕去與特朗普一起宣布,臺積電再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最先進的2納米制程也要在美國生產。賴清德怕不夠,又追加防務預算、高喊要加碼軍購,又不顧臺灣脆弱的農業,宣布對美零關稅。過幾天心里還是不踏實,又派秘書長到美國阿拉斯加宣布要幫美國造天然氣管道。臺經濟部門負責人甚至召集企業開會,探討對美投資4000億美元換15%關稅。這兩天,賴清德借著會見美國來竄訪的議員,再三強調臺灣防務預算到2030年要達到5%。只是,臺灣投了一大堆,但并不管用。
那特朗普到底要臺灣什么,或者說,賴清德要進貢什么,特朗普才開心饒過臺灣呢?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8月27日受訪時表示,世界上99%的高階芯片都在臺灣生產,對美國是嚴重的“國家安全風險”,甚至是1973年石油危機以來首見,特朗普政府必須為美國的經濟“去風險化”。特朗普對臺灣要什么,貝森特應該是說得很清楚了。
特朗普原來認為,芯片是美國的,臺灣是“小偷”。這么說的話,臺積電只是一個經濟問題。但現在的特朗普對臺灣芯片有了新的認識,認為這對美國是嚴重的“國家安全風險”,問題就升級了。
這么看的話,臺積電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與事關特朗普執政成敗,要消除高級芯片99%在臺灣制造這個“國家安全風險”存在著巨大的差距,把臺積電送到美國去,把產業鏈送到美國去,把研究機構工程師送到美國去,這才是賴清德討特朗普開心的辦法。
臺灣曾有人出點子,臺積電可多宣布到美國建廠,但芯片建廠到投廠有周期,特朗普又不能連任,拖到特朗普任期結束后,也就不了了之。看來特朗普對有人利用他只有一個任期,試圖以拖待變是有預料的,所以,他對臺積電移美是訂了期程的,2029年前要解決的,賴清德想拖恐怕會適得其反,挨更重的板子。
靠著幾代人的打拼,臺灣終于在芯片領域領先。只是,民進黨當局一味“倚美謀獨”,只能任特朗普予取予求。臺積電本來是臺灣與美談判的資本,現在快要成為賴清德的負擔了。不送給美國,特朗普饒不了臺灣;送給美國,臺灣民眾一定會用選票教訓民進黨。
這個“燙手的山芋”,把賴清德“賣臺”的面目、把“臺獨”的絕望,徹底暴露出來了。(中國臺灣網特約作者:且十 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