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昉:最大限度延長既有比較優(yōu)勢

2012-12-14 09:51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范樂

  近年來,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減少,老齡化越來越嚴重,中國遇到了“未富先老”新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認為,原有優(yōu)勢消失了,我們必須尋找新的增長源泉。這源泉主要來自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而勞動力的流動構成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主要部分。因此,他建議改革戶籍制度,使農民變成市民,改變勞動供給。

  《經濟參考報》: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能保持連續(xù)高速增長,人口紅利功不可沒。但是,近年來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減小,老齡化越來越嚴重,您在多個場合談到中國遇到了“未富先老”新問題。那么,“未富先老”對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將產生哪些影響?

  蔡昉“未富先老”是指在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尚低的情況下,就迎來了較高的老齡化程度,以致形成經濟增長減速、養(yǎng)老保障體系不健全和資金不足等挑戰(zhàn)。一般而言,勞動年齡人口增量減少伴隨高速經濟增長,會共同導致普通勞動力的短缺從而導致工資上漲,也就是常說的“劉易斯拐點”。勞動力成本提高,原先的勞動密集型產業(yè)上的比較優(yōu)勢就必然會相對弱化,這意味著產業(yè)結構要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升級。就中國的國情來說,人均收入剛剛跨入中等偏上水平的發(fā)展階段,物質資本積累上尚不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在勞動力素質和科學技術水平上與發(fā)達國家仍有著巨大差距,因而無論是在資本還是技術密集型產業(yè)上,中國都不具有比較優(yōu)勢。這也就意味著“未富先老”的中國失去人口紅利之后,經濟發(fā)展可能逐漸失去原有的比較優(yōu)勢,在短期內卻不能獲得新的比較優(yōu)勢,從而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險。從這個角度講“未富先老”是中國經濟在“十二五”時期所面對的特殊挑戰(zhàn)。最大的挑戰(zhàn)就是人口的機會之窗過早關閉的情況下,全要素生產率無法提高,經濟的強勁增長難以保持。

  《經濟參考報》:那么,如何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蔡昉: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是資本加上勞動力投入。但是如果我們喪失了人口紅利,這些條件都不再具備,我們就必須尋找新的增長源泉。新的經濟增長源泉從哪來?來自于生產率的提高,特別是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迅速增長,全要素生產率表現是不錯的。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還是得益于資源重新配置。勞動力的流動,實際上是構成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主要部分。僅僅是勞動力從農業(yè)轉移到非農產業(yè),對1978年至1998年期間G D P增長率的貢獻份額就達到21%。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減少從而轉移速度的減慢,勞動力重新配置對經濟增長的作用逐漸淡化。今后要保持經濟持續(xù)、平穩(wěn)發(fā)展應重點推行戶籍制度改革。

  戶籍制度改革可以保證穩(wěn)定的勞動供給、提高勞動參與率。實際上它是一石三鳥,立竿見影。

  首先戶籍制度改革使農民變成市民,這部分人就變成了穩(wěn)定的勞動力,直接改變了勞動供給。其次,戶籍制度改革讓政府在制度上激勵農村人口進入城市,提高人口轉移的力度。再次,農民工變成市民后,享受各種社會保障,解除了后顧之憂,能夠像市民一樣消費、生活,這可以改善內需中的消費需求,使經濟增長更加協調、可持續(xù)。

  目前經濟保持高增長率的主要因素是資本的投入,其實全要素生產率對這一段時間經濟增長的貢獻是下降的。所以,今后,要想保持經濟增長速度,必須在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方面下工夫。深化體制改革,提高企業(yè)管理水平,加強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提高技術效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改善人力資本積累水平,也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重要手段。

  《經濟參考報》:“未富先老”使我國經濟賴以保持高速發(fā)展的比較優(yōu)勢逐步喪失,您認為怎么做可以減輕這種沖擊,并為重建新的比較優(yōu)勢做好基礎鋪墊?

  蔡昉:目前政策選擇最重要的立足點,是如何在最大限度延長既有比較優(yōu)勢、避免休克式調整的前提下,進入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和產業(yè)結構升級的正確軌道。具體來說:

  一是加快經濟發(fā)展方式轉向內需拉動型。一方面,在中等收入階段,由于比較優(yōu)勢的變化,外需的減少是不可避免的。雖然伴隨著資源稟賦結構的變化,產業(yè)結構調整本來可以以漸進的方式進行,但是由于世界性金融危機之后,發(fā)達國家復蘇緩慢,全球經濟再平衡的調整也趨于降低主要進口國家的需求,美國“無就業(yè)復蘇”及保護主義抬頭,也將抑制中國出口的增長。因此,中國經濟面臨著過于緊迫的調整任務。既順應發(fā)展階段變化的客觀要求,也為了應對這個特殊的國際經濟變化趨勢,中國經濟只有轉向以內需,特別是最終消費需求拉動的增長模式,才可能實現再平衡,獲得經濟增長的可持續(xù)性。另一方面,內需與目前的生產結構和產業(yè)結構,以及資源稟賦仍然是適應的,這樣使產業(yè)結構調整不至于采取休克的方式或過于劇烈,從而可以避免出現比較優(yōu)勢真空的狀態(tài)。內需擴大可以繼續(xù)利用現有產能,為產業(yè)結構調整贏得時間。

  二是實現產業(yè)的區(qū)域轉移,形成“國內雁陣模型”。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的比較優(yōu)勢,在東部地區(qū)逐漸喪失的同時,可以通過向中西部地區(qū)轉移,而在一定時期內得到延續(xù)。此外,中國到目前為止,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其中更多的是資源重新配置效率,而不是微觀的技術效率。如果形成這個雁陣模型,就可以繼續(xù)獲得資源重新配置效率。為此,改善中西部地區(qū)的投資環(huán)境十分重要。政策選擇中值得注意的問題是,政府應該推動這些地區(qū)的體制改革,使其依靠比較優(yōu)勢保持長期可持續(xù)的經濟趕超,而不是單純加大投資和給予補貼。

  三是充分認識中等收入階段的資源稟賦特征,避免全面的技術趕超。科技發(fā)展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固然應該在那些與發(fā)達國家差距較小的前沿技術領域,實現跨越式的趕超,特別是要利用中國經濟高速發(fā)展和經濟總量龐大的市場潛力,在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新興科技方面取得突破。另一方面,也要客觀、準確地認識中國所處經濟發(fā)展階段上的資源稟賦特征,充分利用中國與發(fā)達國家在科技上的差距,通過適用性技術創(chuàng)新以及引進、消化和吸收國外技術,繼續(xù)獲得后發(fā)優(yōu)勢。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tài)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 无码AV波多野结衣久久| 精品无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无码| 最近中文字幕精彩视频| 爽到高潮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ww16| а√在线中文网新版地址在线 | 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第一页|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 最近2019中文字幕免费大全5| 中文字幕专区高清在线观看| 东京热加勒比无码少妇|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久别的草原在线影院电影观看中文 | 99无码熟妇丰满人妻啪啪| 亚洲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中文字幕无|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无码内射 |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级| 亚洲av无码无在线观看红杏| 中文字幕丰满伦子无码|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高清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高清中文字幕|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 无码色AV一二区在线播放|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日韩一本之道一区中文字幕| 免费无码国产在线观国内自拍中文字幕| 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无码中出| 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精品无码精品mV在线观看|